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線上閱讀] <我的筆桿,你的聲音> 與 <遺產>

<我的筆桿,你的聲音> 是在自己的 blog 上耕耘科幻翻譯多年的卡蘭坦斯 (Alan Krantas) 大大的新作,<遺產> 則是 2009 的作品,兩者設定在同一背景之下。

以下是一點個人想法:

這兩篇創作的風格明顯受到一些科幻名作以及卡蘭坦斯翻譯的幾部作品的啟發。對相關主題熟悉的讀者應該可以看出這兩篇受卡蘭坦斯翻譯過的幾部太空歌劇作品及其他名作的啟發滋養,至少包括 <<命運中繼站>>,<<群星是我最終歸宿>>乃至 <<計算的上帝>> 或甚至 <<海柏利昂>> 與 <<亡靈代言人>>。有趣的是這樣的影響不只在背景設定與故事架構上,在行文筆法上都幾乎像是這類作品(之華文譯本)的一員。事實上我看到一半才注意到這篇不是翻譯而是創作。這種 "像翻譯作品的華文創作" 當然不符合台灣近二三十年來盛行的 "有中國/華人特色的科幻" 之價值觀,但我反而覺得與其追求誰也說不清楚的 "中華文化特色",還不如把基本功練好。既然當今科幻創作在歐美為盛,以歐美優秀科幻創作為追逐的目標顯然是合裡的。

就故事情節來說,我很喜歡 <遺產> 裡面的觀察者除了操弄宇宙的宏大主線已經相當能起到傳遞 sense of wonder 的作用,再配合特定觀察者的個人情感目的,卻又與大計畫息息相關,巧妙又能引導讀者情緒,我覺得是相當成功的手法。

<我的筆桿,你的聲音> 主體故事的 "穩" 則讓我覺得已經有不輸歐美一線作品的水準,但是使用的套路在熟悉此類作品的讀者眼中難免缺乏懸念,從故事的大概 1/3 以後就只是看著主角的命運毫無意外的一路 spinning down,  直到接近結束時才以一個 Deus ex machina 式的超展開(其實也不是真的在意料之外,說有懸念大概就是 "會不會用這種方法收尾呢?" 的程度)解決了所有近在眼前的問題。當然作者在後記以及其他場合有提到希望拿這個故事的世界作為繼續發展一系列太空歌劇的舞台。從這個角度來說本篇結局的突兀之處或許其實都是後續的伏筆,但我還是覺得作為獨立發表的作品,至少給一些 "這其實有梗" 的暗示還是必要的。

另外在設定的細節上,平行宇宙的地球人口在發明超光速技術後的三十年成長近十倍的數字似乎太誇張了,畢竟現實歷史中十八世紀中葉的北美的白人殖民者在二十年內才不過倍增就已經很猛烈了。另外故事中價值重大的傳送門對 911 式恐怖攻擊毫無防備似乎也太傻太天真了點。

整體來說 <我的筆桿,你的聲音> 讓我覺得 Krantas 內功紮實但是打出來的招式還不夠花俏(偏偏小說這種東西基本上還是要精采刺激高潮迭起啊)。另外就是他的產量時在太。少。啦!最近幾年幾乎是一年一篇...... 期待未來能看到 Krantas 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