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說到 Inception 就不能不提到 limbo 的概念, 就聯想到這個遊戲

凶盒 360 上的下載遊戲, Limbo

我沒有遊樂器當然是沒玩過,可是看影片,這部作品的風格真的很強烈。誰家有凶盒 360 的弄一套來玩玩然後告訴我到底好不好玩吧。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Movie] 全面啟動 (Inception) 雜感 - Major Spoiler!

在老美電影院看的,誠實來說沒有字幕的英聽對白還是只能懂個七八成。以下的雜感只是看完以後第一時間的一點心得整理。在 DVD 出來仔細重看以前,對劇情有所誤解還請包函。

另外也要強調這些心得雖然批評居多,其實這部片縱然沒有達到改變電影歷史的程度,也絕對是年度傑作,值得強烈推薦。

---

對於熟悉科幻套路的觀眾來說,這片的點子其實沒有這麼新。桶裝大腦的困局 Matrix 如是,香草天空如是,The Thirteenth Floor 亦如是。更不用說當初看到預告與簡介的時候甚至懷疑這是不是 Paprica 的拙劣仿冒品(我在這裡可以很高興地告訴大家:不是)。卡蘭坦斯在他的 blog 上說 "有些人興奮地說著本片的夢境概念多麼創新,還寫了比電影難懂的評論,就我看來,大概只是平常沒接觸深一點的電影或書,沒機會動動腦而已" 此言良有以也。

---

我覺得要欣賞這部片,必須要有的一個心理建設是觀眾必須先無質疑地接受故事設定的遊戲規則,然後看導演編劇如何不違背規則卻強姦規則而創造出令觀眾意想不到的情節

比方說,這整部片就科幻設定上來說最大的問題是,每一層夢境都可以加速二十倍實在說不通。畢竟不管幾層夢境,真正在進行運算的都是現實世界的大腦。就好像你用當今的個人電腦跑 586 虛擬機器可能會比真正的 586 快好幾倍,但是你不可能再用虛擬 586 虛擬另一台 586 然後跑更快,甚至一層層虛擬下去結果讓個人電腦跑出超越超級電腦的速度。

然而這個時間差在情節與表現手法上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觀眾非接受之不可。
##CONTINUE##
---

但是,在接受這個加速二十倍的設定之下,也有些東西接不上。第一層夢境的由橋上掉下,我忘記電影裡說是幾秒了(老美看電影沒字幕),但是照理說就是兩三秒。電影誇張一下,也不應該超過六秒(六秒可以掉三百公尺,這橋會不會也太高。就算是用想像創造的要多高都可以,舊電影中演出的感覺也沒有三百公尺那麼誇張)。

這樣第二層就是三分鐘。這點時間要在無重力下打倒敵人,把睡著的夥伴綁一綁,搬到電梯,裝好炸彈,引爆(兩次)好像有點困難吧。第三層倒是有一個小時 還算合理

---

最後主角陷入 limbo 那段也有些地方很奇怪。Saito 是死在第三層,時間流速八千倍。現實世界十個小時換算起來最多大約九年而已。

反倒是主角是被卡在第四層的十六萬倍時間流速,姑不論主角最後怎麼抵達 Saito 的 limbo 世界(反正主角威能?或者可以解釋成因為這不是主角的 limbo, 所以不會被卡住),主角都應該比 Saito 老得多吧?甚至就算認為Saito 死在第三層然後進入 limbo 世界應該算作第四層,時間流速也最多就是跟主角相等而已。

---

還有一個問題是離開 limbo 世界的方法。以主角跟 Mal 過去陷入的世界也是一種 limbo 狀態來說(所有的迷失於夢境的狀態都算是 limbo?),離開 limbo 的規則跟一般的夢境世界是一樣的:死了就醒了。但是電影中的這次冒險則是因為使用的特殊麻醉劑而造成在夢中死亡會陷入 limbo. 結果搞了半天,陷入這種特殊的 limbo 裡面難道也是死一死就又可以離開(結局的暗示)?這樣的 limbo 有什麼可怕的?反正掉進去就死一死就好。

或者應該說陷入 limbo 的當事人會忘記這是夢境以及夢境的規則?不過我自己覺得最好的解釋是,陷入 limbo 的 Saito 不知道自己所處的世界到底是夢境, limbo, 還是真實。他這死菜鳥自己又沒有圖騰,所以要等到主角來了才敢確認而一死百了。

---

至於網路上有人提到主角離家至少有幾年,過這麼久回去結果小孩都沒長大,所以最後一幕應該還是主角的夢境,我視覺得有點過度腦內補完。我覺得小孩沒有長大主要只是實際拍攝期間小演員也不能可就給她長大個兩三歲,且本來就沒有那麼精密的設定主角逃亡的時間,因此也沒有想刻意用特效或化妝。且就劇情設定來說,也不要忘了夢境世界中的人也是會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