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魔獸阿嬤
一個線上遊戲連結了祖孫跨世代的感情,連結了偏鄉與外界,這應該是很少人料想得到的。
Virtual reality is the new reality!
大部分的人都可以看到電子遊戲,線上遊戲對舊有的價值觀/社會關係造成的衝擊與挑戰。這樣的衝擊與挑戰經常被視為一種 "問題",卻少有人發現這些東西同時也在創造新的價值與社會關係。在魔獸阿嬤這個例子裡面,隔代教養與線上遊戲這兩個經常被視為社會 "問題"的現象,放在一起卻產生了微妙的催化。
另外又聯想到所謂數位落差。面對數位落差的挑戰,很多人提出很多不同的主張,有的人說要教偏鄉學童使用各種生產力軟體(因為都市學童都會用),有些人卻說要教程式設計(也開發了學童適用的程式設計界面),還有其他一大堆的說法。我倒覺得就丟給他們電腦與網路就好了--有點類似印度鑿壁上網計畫的概念。電腦與網路的普及--包括網路世界/文化中一些不那麼光明的東西--會產生甚麼樣的效果真的不是教育專家或理想主義者可以預期掌控的。
[線上閱讀] 軟體物件生命週期 (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

閱讀版本:http://blog.yam.com/krantas/article/34385037 感謝卡蘭坦斯大大辛苦的翻譯。
原文版本:http://subterraneanpress.com/index.php/magazine/fall-2010/fiction-the-lifecycle-of-software-objects-by-ted-chiang/
從科幻元素的角度來看,這篇最值得注意之處是本作的 AI 觀從傳統的 "追求人性" 更進一部到了將 AI 視為人類難以(不可?)理解的另一種全然不同的意識存在。這樣的觀點幾乎有一點科技奇點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的味道。當然,本篇中的 AI 並未產生出明顯超越人類的無上智慧,甚至,是不是真的有那樣的發展潛力也是很可疑的。然而 "人類面對一個不斷自我發展且難以預測其未來走向的新科技時的態度" 這一點我認為與奇點科技作品的精神是相通的。
這篇真正最另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科幻元素以外的背景設定:Ted Chiang 應該是軟體產業中人吧?他對在電腦技術面(然而關鍵的科幻元素:AI 卻幾乎全以虛寫帶過)與軟體產業面的精確描述,可以說是我看過的所有 AI 主題作品中最切合現實的。包括分散式的虛擬世界(這才是顯然影射 Second Life. 相對的拿 Snow Crash 裡的 Metaverse 與 2nd Life 對比就有點不倫不類了。好吧我是在以今非古......)帶來的安全性問題,"軟體物件" 運作平台轉換的技術問題,軟體的暫停,加速,複製功能造成的 AI 生命觀與人類的差異,甚至是軟體產業的經濟模式以及其與社會的互動,在在可以看出作者向行內的現實取經。而將 AI 這個科幻元素放到這樣一個實際的背景之後,激盪出的張力卻足以讓讀者重新思考(或甚質疑?)生命,意識,自由意志的價值與意義。
然而從這篇對軟體產業的描述之精確,也可反向看出作者的眼界還是有其侷限。軟體業界絕對不是 AI 領域唯一的參與者。至少學界與軍事界是另外兩個財力雄厚且對 AI 發展絕對是極為關注的領域,本作中卻不見這兩股勢力的插手,使得整個故事背景世界的合理可信程度低了不少。只是考慮篇幅,集中焦點或許也是必然?以 Ted Chiang 在中短篇上的驚人成就,他暫時還不想挑戰長篇好像也是完全合理的寫作策略了。
卡蘭坦斯大的譯後記兼讀後
壞貓昌的讀後
---
題外話:看到關於本篇作者的中短篇集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的介紹才注意到原來我以前看過他的作品,雨果星雲軌跡中短篇三冠王:Hell Is the Absence of God. 而那一篇是我始終不得其妙的作品,跟本篇寫實的架構差異甚大,甚至一時難以聯想為同一個作家的作品(我直覺真的會認為那比較像 Kelly Link)。但是仔細想想,注重在過程中激發讀者的思考,卻不太重視明確的故事結尾的寫作風格確實是相當類似的。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Movie] [Spoiler] Tron Legacy 感想與百字爆雷
當然,標題都說暴雷了,本篇有 Tron: Legacy 的主要劇情,不喜勿進。
原版 Tron 我小時候在有線電視上看過,可是到現在除了畫面炫到有點迷幻以外,真的不記得任何劇情了。所以這次去看 Tron: Legacy 是以看新片的態度來看的。
總結來說這部片類似我最近看過的其他電影,大概不會是一部經典,不過還滿好看的。視效,風格方面都有上乘表現,且不只是單純酷炫,而是能如同駭客任務一樣開創出新的視覺風格。意外的是配樂搭到不行,堪稱傑作。演員表現也算及格,女主角的扮相是我喜歡的 style. 很節制的 3D (指電影放映時的 3D 效果)使用也儘量做到取 3D 之利而避 3D 之弊的。劇情...... 一般般啦。就是不能有太多要求的科幻動作片水準。比較明顯的缺點是劇情推展的節奏有些地方沒抓好,更重要的是缺少 "fuck yeah moment". 這種爽片就是要最後主角/主角群解除封印大殺四方。日本動漫最懂這個。你看經典的悠遊白書,七龍珠,到近期的天元突破,還有銀魂,老梗歸老梗,玩了那麼多次還是爽啊。爽片本來就應該這樣拍嘛。本片搞了半天最後的 show down 大戰居然是以空戰纏鬥做結,最後立功的還不是(本集)主角群中的角色,這甚麼反高潮嘛(是沒錯最最後主角老爹有出大招啦。可是這 deus ex 的程度比一般的爆氣設定還嚴重,只有劇情工具的效果,我認為算不上高潮)。角色方面,主角群跟魔王還好,但是其他配角的塑造不是完全影薄就是太做作膚淺。
另外我個人覺得還有一個主要的囧點:以 Tron 為標題,但是 Tron 這個角色雖然有一點動作戲,在劇情中的表現卻少得可憐,加上回憶場景好像也才三句台詞。這部片叫 Tron 有點像是東方三俠改名叫陳九(黃秋生)傳一樣......
當然,這部片這樣拍,雖然故是算是有結局,其拍續集的意圖還是明顯到一種程度。或許這部片真正的片名應該是 "Tron 1.5" 或 "Tron 2 前傳"?
百字劇透(字數不一定正確,但是保證沒有提到 Tron 這個名字:
##CONTINUE##
原版 Tron 我小時候在有線電視上看過,可是到現在除了畫面炫到有點迷幻以外,真的不記得任何劇情了。所以這次去看 Tron: Legacy 是以看新片的態度來看的。
總結來說這部片類似我最近看過的其他電影,大概不會是一部經典,不過還滿好看的。視效,風格方面都有上乘表現,且不只是單純酷炫,而是能如同駭客任務一樣開創出新的視覺風格。意外的是配樂搭到不行,堪稱傑作。演員表現也算及格,女主角的扮相是我喜歡的 style. 很節制的 3D (指電影放映時的 3D 效果)使用也儘量做到取 3D 之利而避 3D 之弊的。劇情...... 一般般啦。就是不能有太多要求的科幻動作片水準。比較明顯的缺點是劇情推展的節奏有些地方沒抓好,更重要的是缺少 "fuck yeah moment". 這種爽片就是要最後主角/主角群解除封印大殺四方。日本動漫最懂這個。你看經典的悠遊白書,七龍珠,到近期的天元突破,還有銀魂,老梗歸老梗,玩了那麼多次還是爽啊。爽片本來就應該這樣拍嘛。本片搞了半天最後的 show down 大戰居然是以空戰纏鬥做結,最後立功的還不是(本集)主角群中的角色,這甚麼反高潮嘛(是沒錯最最後主角老爹有出大招啦。可是這 deus ex 的程度比一般的爆氣設定還嚴重,只有劇情工具的效果,我認為算不上高潮)。角色方面,主角群跟魔王還好,但是其他配角的塑造不是完全影薄就是太做作膚淺。
另外我個人覺得還有一個主要的囧點:以 Tron 為標題,但是 Tron 這個角色雖然有一點動作戲,在劇情中的表現卻少得可憐,加上回憶場景好像也才三句台詞。這部片叫 Tron 有點像是東方三俠改名叫陳九(黃秋生)傳一樣......
當然,這部片這樣拍,雖然故是算是有結局,其拍續集的意圖還是明顯到一種程度。或許這部片真正的片名應該是 "Tron 1.5" 或 "Tron 2 前傳"?
百字劇透(字數不一定正確,但是保證沒有提到 Tron 這個名字:
##CONTINUE##
主角被傳送到電腦世界
神祕美女搭救主角
主角見到老爹
主角偷老爹的摩托車進城求助
老爹跟美女趕來助威 卻全都被求助的對象背叛
一干人等溜上火車
火車停到意想不到的車站
一干人等偷開飛機
老爹墊後犧牲讓主角跟美女逃回現實世界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Book] 諸神之城:伊嵐翠 (Elantris)
諸神之城:伊嵐翠
Elantris
一開場的吸睛效果非常好。奇觀與災變得對應營造出極佳的驚異感,讓人急著想知道伊嵐翠到底是出了甚麼問題,霞德密法與符文又與伊嵐翠的墮落有甚麼關聯。值得鼓勵的是,整本書看完,作者還的確給了這些相關謎團一個不錯的,非常守規矩的解釋(雖然還是留下了發展的空間)。這才是一個負責的作者的態度啊啊啊啊......
主角線方面,肉體狀況比 Thomas Covenant the Unbeliever 還慘的主角玩起伊嵐翠大亨,重整新伊嵐翠的過程中,主角威能開得不小不過都還算合理。但是真正令讀者意想不到的是,看到一半才注意到這整本書最主要的重點其實是宮廷/政治鬥爭。雖然說重重計謀各有巧妙,但是敘事結構則相當單純就是一來一往的出招與拆招,來回幾輪以後就開始有點膩了,此亦為本作最大的弱點。
順便一題的是中文版的編排實在...... 囧囧囧。我有時候是會對那種把一本書拆成兩本賣的做法表示恥笑啦,可是這本的篇幅卻實可以拆成兩本。不拆,那就乖乖讓它厚啊,結果出版社卻把字擠到幾乎式卡在裝訂線裡面,要讀都有困難的程度。
評分:作品本身 3.5/5;中文版製作品質 3/5
Elantris
一開場的吸睛效果非常好。奇觀與災變得對應營造出極佳的驚異感,讓人急著想知道伊嵐翠到底是出了甚麼問題,霞德密法與符文又與伊嵐翠的墮落有甚麼關聯。值得鼓勵的是,整本書看完,作者還的確給了這些相關謎團一個不錯的,非常守規矩的解釋(雖然還是留下了發展的空間)。這才是一個負責的作者的態度啊啊啊啊......
主角線方面,肉體狀況比 Thomas Covenant the Unbeliever 還慘的主角玩起伊嵐翠大亨,重整新伊嵐翠的過程中,主角威能開得不小不過都還算合理。但是真正令讀者意想不到的是,看到一半才注意到這整本書最主要的重點其實是宮廷/政治鬥爭。雖然說重重計謀各有巧妙,但是敘事結構則相當單純就是一來一往的出招與拆招,來回幾輪以後就開始有點膩了,此亦為本作最大的弱點。
順便一題的是中文版的編排實在...... 囧囧囧。我有時候是會對那種把一本書拆成兩本賣的做法表示恥笑啦,可是這本的篇幅卻實可以拆成兩本。不拆,那就乖乖讓它厚啊,結果出版社卻把字擠到幾乎式卡在裝訂線裡面,要讀都有困難的程度。
評分:作品本身 3.5/5;中文版製作品質 3/5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聯播] 生日快樂
越接近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越讓人想問,這到底有甚麼好慶祝,有甚麼好快樂?如今中華民國偏安於一個小島(及諸離外島),國際間幾乎不被承認,國內被認為是流亡政權,即使是搖著這面旗的人,也多只是在政爭的時候把這面神主牌搬出來戰。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也好,一百年也好,這個國號所統治的土地變了,代表的人民變了,典章制度變了,連文化也變了。要說有甚麼東西真的是一脈相承,我倒覺得甚至不是什麼民族,文化之類了不起的東西,而是在這個國號之下的人民追求一個更完善的社會的意願。
有趣的是,從這點來看中華民國是很科幻的一件事。科幻的本質經常就是思考 "如果碰到這種狀況,整個社會會如何反應?" 的一種思想實驗。而中華民國的歷史不正是一場歷時百年,且繼續進行中的社會實驗?
附上生日快樂歌(?)一首。MV 上面的跑馬燈文案其實我覺得有點鳥啦,恐怕寫的人也沒有想清楚他堆砌的那些名詞到底是甚麼意義。但是歌本身多多少少還是抓到了一點精神。
生日快樂,獻給這九十九年來,追求一點點真的自由的人們。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也好,一百年也好,這個國號所統治的土地變了,代表的人民變了,典章制度變了,連文化也變了。要說有甚麼東西真的是一脈相承,我倒覺得甚至不是什麼民族,文化之類了不起的東西,而是在這個國號之下的人民追求一個更完善的社會的意願。
有趣的是,從這點來看中華民國是很科幻的一件事。科幻的本質經常就是思考 "如果碰到這種狀況,整個社會會如何反應?" 的一種思想實驗。而中華民國的歷史不正是一場歷時百年,且繼續進行中的社會實驗?
附上生日快樂歌(?)一首。MV 上面的跑馬燈文案其實我覺得有點鳥啦,恐怕寫的人也沒有想清楚他堆砌的那些名詞到底是甚麼意義。但是歌本身多多少少還是抓到了一點精神。
生日快樂,獻給這九十九年來,追求一點點真的自由的人們。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Movie] 史考特霹樂滾。對抗世界 (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
這部片,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宅度爆表。如果滿分十分,不管你給這部片打幾分,剩下的分數都可以用宅度填滿,所以以技客宅人觀點來看這部片永遠是滿分 XD
光是視覺上大量使用的美漫式字幕與分鏡,加上電子遊戲特質,甚至是 8bit 時代遊戲的 midi 音效與 256 色點陣畫面,這部片的觀眾群顯然就是主打中年(?)阿宅。巧妙的畫面銜接倒是讓我想到最近過世的日本動畫導演今敏。
劇情嘛,這整個故事是發生在一個打倒敵人會爆掉變成金幣的世界,你認為這樣的故事需要任何合理性嗎?不過即使是這麼認真你就輸了的劇情,我還是覺得最後結局 Knives 把 Scott 讓給 Ramona (spoiler 有,反白觀看)太勉強了。或許是我偏袒小小隻的亞裔咩啦... 不過畢竟整部片首尾呼應給我的感覺 Knives 才是 Scott 真正的 soul mate 啊。
其實本片真的就是漫畫改編。而看到片中短短幾段純漫畫/動畫畫面以後,我覺得這部片真人演雖然精采,動畫依然才是王道。如果要拍動畫版,我心中的第一人選是已不在世的今敏。而當今活人之中當屬 Genndy Tartakovsky(飛天小女警,德克斯特的實驗室,傑克武士,星際大戰:複製人之戰)最有資格了吧。
另一個值得注意之處是,本片雖然主打技客宅人,仔細想想主角可是一點都不宅--甚至不能算是技客宅人 yy 的理想化身--他可是玩樂團的啊,還很會打架,這不是宅男,這不是宅男(打滾中)...
光是視覺上大量使用的美漫式字幕與分鏡,加上電子遊戲特質,甚至是 8bit 時代遊戲的 midi 音效與 256 色點陣畫面,這部片的觀眾群顯然就是主打中年(?)阿宅。巧妙的畫面銜接倒是讓我想到最近過世的日本動畫導演今敏。
劇情嘛,這整個故事是發生在一個打倒敵人會爆掉變成金幣的世界,你認為這樣的故事需要任何合理性嗎?不過即使是這麼認真你就輸了的劇情,我還是覺得最後結局 Knives 把 Scott 讓給 Ramona (spoiler 有,反白觀看)太勉強了。或許是我偏袒小小隻的亞裔咩啦... 不過畢竟整部片首尾呼應給我的感覺 Knives 才是 Scott 真正的 soul mate 啊。
其實本片真的就是漫畫改編。而看到片中短短幾段純漫畫/動畫畫面以後,我覺得這部片真人演雖然精采,動畫依然才是王道。如果要拍動畫版,我心中的第一人選是已不在世的今敏。而當今活人之中當屬 Genndy Tartakovsky(飛天小女警,德克斯特的實驗室,傑克武士,星際大戰:複製人之戰)最有資格了吧。
另一個值得注意之處是,本片雖然主打技客宅人,仔細想想主角可是一點都不宅--甚至不能算是技客宅人 yy 的理想化身--他可是玩樂團的啊,還很會打架,這不是宅男,這不是宅男(打滾中)...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閒聊] 雷。布萊德柏利 (Ray Bradbury) 討厭電子書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17/19/2bad4.html
同不同意他的意見是一回事啦。
這則新聞真正有趣的是該網頁最底下的相關姿勢佳:
全都是關於 布萊德彼特
囧rz...... 雖然個人對這位小布是沒有很反感啦......
不過這個現象也的確體現了《華氏451度》中描述的,一個焚書的社會的集體狀態:影視凌駕其他一切資訊傳遞的形式,實體的書本其實在被焚毀以前就已經在人心中被視為無用甚至有害之物了。
附上我的《華氏451度》簡介與感想
同不同意他的意見是一回事啦。
這則新聞真正有趣的是該網頁最底下的相關姿勢佳:
全都是關於 布萊德彼特
囧rz...... 雖然個人對這位小布是沒有很反感啦......
不過這個現象也的確體現了《華氏451度》中描述的,一個焚書的社會的集體狀態:影視凌駕其他一切資訊傳遞的形式,實體的書本其實在被焚毀以前就已經在人心中被視為無用甚至有害之物了。
附上我的《華氏451度》簡介與感想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