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魔獸阿嬤



一個線上遊戲連結了祖孫跨世代的感情,連結了偏鄉與外界,這應該是很少人料想得到的。

Virtual reality is the new reality!

大部分的人都可以看到電子遊戲,線上遊戲對舊有的價值觀/社會關係造成的衝擊與挑戰。這樣的衝擊與挑戰經常被視為一種 "問題",卻少有人發現這些東西同時也在創造新的價值與社會關係。在魔獸阿嬤這個例子裡面,隔代教養與線上遊戲這兩個經常被視為社會 "問題"的現象,放在一起卻產生了微妙的催化。

另外又聯想到所謂數位落差。面對數位落差的挑戰,很多人提出很多不同的主張,有的人說要教偏鄉學童使用各種生產力軟體(因為都市學童都會用),有些人卻說要教程式設計(也開發了學童適用的程式設計界面),還有其他一大堆的說法。我倒覺得就丟給他們電腦與網路就好了--有點類似印度鑿壁上網計畫的概念。電腦與網路的普及--包括網路世界/文化中一些不那麼光明的東西--會產生甚麼樣的效果真的不是教育專家或理想主義者可以預期掌控的。

[線上閱讀] 軟體物件生命週期 (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

圖片出處:http://christianpearce.blogspot.com/2010/08/art-for-ted-chiangs-lifecycle-of_07.html

閱讀版本:http://blog.yam.com/krantas/article/34385037 感謝卡蘭坦斯大大辛苦的翻譯。

原文版本:http://subterraneanpress.com/index.php/magazine/fall-2010/fiction-the-lifecycle-of-software-objects-by-ted-chiang/

從科幻元素的角度來看,這篇最值得注意之處是本作的 AI 觀從傳統的 "追求人性" 更進一部到了將 AI 視為人類難以(不可?)理解的另一種全然不同的意識存在。這樣的觀點幾乎有一點科技奇點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的味道。當然,本篇中的 AI 並未產生出明顯超越人類的無上智慧,甚至,是不是真的有那樣的發展潛力也是很可疑的。然而 "人類面對一個不斷自我發展且難以預測其未來走向的新科技時的態度" 這一點我認為與奇點科技作品的精神是相通的。

這篇真正最另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科幻元素以外的背景設定:Ted Chiang 應該是軟體產業中人吧?他對在電腦技術面(然而關鍵的科幻元素:AI 卻幾乎全以虛寫帶過)與軟體產業面的精確描述,可以說是我看過的所有 AI 主題作品中最切合現實的。包括分散式的虛擬世界(這才是顯然影射 Second Life. 相對的拿 Snow Crash 裡的 Metaverse 與 2nd Life 對比就有點不倫不類了。好吧我是在以今非古......)帶來的安全性問題,"軟體物件" 運作平台轉換的技術問題,軟體的暫停,加速,複製功能造成的 AI 生命觀與人類的差異,甚至是軟體產業的經濟模式以及其與社會的互動,在在可以看出作者向行內的現實取經。而將 AI 這個科幻元素放到這樣一個實際的背景之後,激盪出的張力卻足以讓讀者重新思考(或甚質疑?)生命,意識,自由意志的價值與意義。

然而從這篇對軟體產業的描述之精確,也可反向看出作者的眼界還是有其侷限。軟體業界絕對不是 AI 領域唯一的參與者。至少學界與軍事界是另外兩個財力雄厚且對 AI 發展絕對是極為關注的領域,本作中卻不見這兩股勢力的插手,使得整個故事背景世界的合理可信程度低了不少。只是考慮篇幅,集中焦點或許也是必然?以 Ted Chiang 在中短篇上的驚人成就,他暫時還不想挑戰長篇好像也是完全合理的寫作策略了。

卡蘭坦斯大的譯後記兼讀後

壞貓昌的讀後
---

題外話:看到關於本篇作者的中短篇集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介紹才注意到原來我以前看過他的作品,雨果星雲軌跡中短篇三冠王:Hell Is the Absence of God. 而那一篇是我始終不得其妙的作品,跟本篇寫實的架構差異甚大,甚至一時難以聯想為同一個作家的作品(我直覺真的會認為那比較像 Kelly Link)。但是仔細想想,注重在過程中激發讀者的思考,卻不太重視明確的故事結尾的寫作風格確實是相當類似的。